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要求,应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社会法领域的重大风险与挑战,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承办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下中国社会法的挑战与应对”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学术活动项目”资助。来自全国50余所院校的社会法学者、国际法学者与实务部门专家共计1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鸣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二级巡视员高永贤,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黄励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5月1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由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鸣起指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劳动权益跨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跨国企业合规用工等难题,成为社会法领域亟待回应的问题。社会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律体系,承担着重要使命。社会法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开放大局:第一,社会法研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根本遵循。第二,提高政治站位,将社会法应对挑战的研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大局。第三,立足中国特色国情,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社会法的研究成果和建言献策既要有深厚的根基、接地气,又要有国际眼光和时代高度。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黄励表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始终秉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立足本地实际,致力于加强社会法体系建设与制度实施,努力实现法治与人民利益的有机结合。黄励巡视员介绍了湖北省在提升社会法国际化水平、加强社会法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他表示湖北省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推动社会法与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强调,社会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部门,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社会法学领域,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了“武大力量”。朱德友副校长从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凝聚共识,推动社会法学研究实现新突破,以真知灼见回应时代之问、实践之需,为我国社会法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希望进一步深化校际、校企以及学界与实务界的合作。第三,希望以社会法领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大会报告阶段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主持。大会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增毅,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肖永平,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陆敬波作主题报告。
石宏主任以《加强社会立法理论研究 以高质量社会立法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题,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法的发展脉络与立法概况,剖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法立法与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深化社会法领域的理论研究,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的社会现状,积极借鉴域外各国的经验,在扎根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新观念和新学说,努力回应、解决社会问题。
谢增毅研究员以《数字时代劳动关系的概念与认定:比较的视角》为题,从比较法的视角,围绕数字时代劳动关系的概念与认定规则,系统梳理了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实践,指出劳动关系概念及认定规则成文化成为新趋势。谢研究员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概念和认定规则的探索和发展,进一步指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当增强学术共识,通过立法明确劳动关系概念和认定规则。
肖永平教授以《中国劳动法的域外适用》为题,从涉外法律关系中“涉外”的判断标准、涉外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中国劳动法是否具有域外效力及如何实现域外适用四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他主张,以“法律关系要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有关联”作为“涉外”的判断标准,并对中国劳动法的域外适用路径作了介绍。
梁晓晖研究员以《供应链人权尽责立法:趋势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供应链人权尽责立法的总体状况、欧盟《企业可持续尽责指令》的主要内容、以及自身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所产生的思考与建议。他认为,供应链人权尽责立法并非长臂域外管辖国内法,而是形成中的国际法。
陆敬波主任以《出海企业劳动用工的五类法律风险》为题,围绕出海企业劳动用工在劳动法律适用、用工模式选择、劳动标准执行、歧视骚扰避免与集体劳动关系处理五方面的法律风险作了深刻分析。他认为,防范中国出海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对于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5月10日下午,大会进入分论坛阶段。本次会议共设置五个分论坛。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劳工权益保障”“涉外劳动用工实践与争议”“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工保护问题”“供应链人权尽责与社会法问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用工风险与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区域与国别比较视野下的社会法问题”“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与社会法问题”以及“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本土经验”等关键议题。
5月11日上午,大会设置“国际法学与社会法学对话”环节。对话主要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的劳工保护问题”“供应链人权尽责对企业用工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企业的用工风险及其应对”“劳动法典编纂中的涉外法治问题”等国际法学与社会法学交叉议题展开。
闭幕式上,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喻术红代表承办单位致谢。